元数据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白金版)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白金版)|200
  • 书名: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白金版)
  • 作者: 纪元
  • 简介: 碎片化时代,你以为自己被微信打断,被抖音绑架,被杂务缠身,被碎片信息撕得稀碎。其实,是你没懂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间碎了,你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最难的问题……《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全新升级,从25000张时间表中优化出时间管理方案,附以“自律帮”App的加持,帮你找到最合适你的碎片化时间日志,让你的生活变得高效。
  • 出版时间: 2022-03-01 00:00:00
  • ISBN: 9787559657572
  • 分类: 个人成长-励志成长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a41324b0813ab6c3fg01179b

高亮划线

前言 碎片化时代的碎碎念

📌 碎片化(fragmentation)、快节奏(fast)、自由(free)。 ⏱ 2024-04-26 10:13:01

从安排日程开始,也许你就错了

📌 请列出那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以及每周会做两三次的事情,除了已经在做的,还可以列一些你希望自己做到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你每天相对固定的必须做的事情。 ⏱ 2024-04-26 10:18:47

📌 现在不少人呢,在工作的时候常惦记着自己私人的事情,在家里的休闲时光却对工作念念不忘,结果总是无法活在当下,总是心不在焉,总是觉得有事情没干。他们没能做到专时专用,就像那些老师一味地赶课,让所谓“要紧”的事情渗透在一天的全部时间里。这些人缺少的是界限。 ⏱ 2024-04-26 19:07:36

📌 碎片化专注 ⏱ 2024-04-26 19:07:56

早起的鸟儿养成计划

📌 即“困”是个问题,早起是造成困的原因。大错特错!困倦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你的身体在试图告诉你该休息了。困不是问题,困的时候挺着不休息才是问题。 ⏱ 2024-04-26 19:11:48

📌 为什么小憩最好是18分钟,还要上闹钟呢 ⏱ 2024-04-26 19:25:06

📌 事实上,即使做了清醒行为,有时候我们仍然会想要回到床上继续睡。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睡眠不足而导致清醒行为的清醒作用有限;其二,早起后没有安排好事情做或没有期待的事情,或者是没有好的环境。 ⏱ 2024-04-26 19:35:35

晚间时间争夺战

📌 最重要的是不要精神加班 ⏱ 2024-04-26 19:44:20

📌 现在的上班族一天在外面工作,精力消耗殆尽,晚上回家,也就不太有意志力去做“高大上”的事情了。所以,晚上可能并不是继续完成任务的最佳时间。 ⏱ 2024-04-26 19:45:10

📌 。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承载了晚间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放松和促进睡眠。 ⏱ 2024-04-26 19:45:47

📌 通过这些事情他们实现了晚间的第三个功能——安排明天, ⏱ 2024-04-26 19:46:10

📌 打算早起也打算早睡,那么早起就是你的起点 ⏱ 2024-04-26 19:49:32

帮你告别无所事事的碎片清单

📌 你是否经常感觉精神不佳?是否经常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是否感到焦虑甚至有时胃会觉得不舒服?这些大概就是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症状吧。 ⏱ 2024-04-26 20:01:23

📌 碎片清单。 ⏱ 2024-04-26 20:01:34

📌 压抑。想起来就烦,烦就不愿意去想,不定什么时候还得想起来,直到不得不去想。我都不用具体说是什么事情,你肯定能体会我说的这种感受。 ⏱ 2024-04-26 20:04:56

📌 信息:你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下它的标题。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让你做的事情,记下事情的内容。想法:关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改变什么、尝试什么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是,想法通常都不紧急。 ⏱ 2024-04-27 06:30:26

📌 碎片都是随机出现并且稍纵即逝的,错过了时机,再想把碎片找回来就非常困难了。 ⏱ 2024-04-27 06:42:35

📌 写的时候只记录最原始的信息和想法即可,不用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不要考虑怎么分类,不用想做不做,不用想怎么做,什么都不想,随意丢进碎片清单里就行。事实上,丢进去的很多事情都是你不需要去做的,请毫无压力、毫无负担地丢进去吧。 ⏱ 2024-04-27 06:42:54

📌 我发现自己开始尝试做这样的努力:任何丢给我的任务,我都会询问是否可以明天或以后再完成,并且会尽量争取到这个结果。然后我会告诉交代给我任务的人,“好的,我已经记下来了”,接着我会迅速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 ⏱ 2024-04-27 06:44:32

📌 处理的时候,要给里面的每一个碎片平等的机会,所以一次只从里面掏出一个碎片来看,只把精力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所谓处理,就是思考这件事情怎么做。 ⏱ 2024-04-27 06:49:04

📌 就这么逐项地处理碎片清单,你只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然后给里面的每个碎片找个归属就行。 ⏱ 2024-04-27 06:57:22

📌 小结核心任务:找到你的“大口袋”,养成有想法、有事情出现时,第一时间丢进口袋的习惯。这是你整个碎片处理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它将很好地驱动系统运转,并且帮你减少焦虑。 ⏱ 2024-04-27 06:58:05

📌 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3种事情:发呆、随机之事和制订计划。 ⏱ 2024-04-27 06:59:04

📌 对于随机之事,做多了会让你疲惫。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每天像个“救火队员”,到处去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不错,这说明你能力强,但也可能说明你正在“瞎忙”。 ⏱ 2024-04-27 06:59:17

📌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碎片时间,而且你想认真地把它利用起来,那么推荐你去制订计划,而实际上,制订计划就是在处理你的碎片清单。 ⏱ 2024-04-27 06:59:31

📌 所有碎片清单中的事情可以归纳为不做、以后做、现在做、排期做、找人做以及怎么做6种 ⏱ 2024-04-27 07:04:42

📌 每日任务清单 ⏱ 2024-04-27 07:05:01

📌 大家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列了计划但完不成,这是个普遍现象,道理其实和在餐馆吃饭经常会剩下饭菜一样。 ⏱ 2024-04-27 07:08:52

📌 老做硬任务我们会头大,意志力会被消耗殆尽,别的什么都不想做了;老做小任务又会忙碌不堪,疲于应付。

  • 💭 任务分类 - ⏱ 2024-04-27 07:11:23

📌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种情况下,不能过多地抱怨自己的计划或执行,如果期望有所改进,就应该向第一章中我教你的那样,把怕打扰的工作尽量放在干扰少的时间段里。 ⏱ 2024-04-27 07:12:02

📌 问题出在列清单的方法不得当,这是个计划力的问题,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任务都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及足够客观的评估之上的。 ⏱ 2024-04-27 07:14:04

任务粉碎程序

📌 帕金森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人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人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 2024-04-27 07:15:03

📌 人们都倾向于在执行任务时才被迫思考过程,如此一来,执行时的负担就太重了。 ⏱ 2024-04-27 07:17:45

📌 人们普遍是缺乏计划的,所以重压都在执行这一端,因此才会焦虑,才会拖延,才会耗费时间。 ⏱ 2024-04-27 07:18:23

📌 我们谈的有效思考,其实就是把任务执行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从而实现平衡。 ⏱ 2024-04-27 08:31:11

📌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这是本书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思考任务时,想的是完成任务的步骤。 ⏱ 2024-04-27 08:32:48

📌 在执行时,按照怎样的顺序执行比较好呢?我的答案是:自然最好。 ⏱ 2024-04-27 08:32:55

📌 相对确定的目标和过程依然是投入的重要保证 ⏱ 2024-04-27 08:46:52

📌 专注应该是指大脑中的思考过程没有被割断。 ⏱ 2024-04-27 08:47:12

📌 用纸笔思考 ⏱ 2024-04-27 08:48:17

📌 还有一个让我们注意力涣散的因素,我称之为“思维阻力”,也就是在我们做知识性工作时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它是不可避免的。人碰到困难就会焦虑,知难而上那是大道理 ⏱ 2024-04-27 08:50:00

📌 碎片化专注,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两个自己”“放空”。 ⏱ 2024-04-27 08:50:23

📌 番茄工作法可以被看作给了一种最基础的训练自己的方式,用来训练自己的自我把控意识,但你千万不要依赖它。培养意识是目的,番茄工作法充其量只是一种最开始起步的手段而已。 ⏱ 2024-04-27 08:52:11

📌 禅修或冥想在练习时都会强调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对自己思维中流淌的想法不控制、不评判,通过呼吸等方式引导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 2024-04-27 08:52:26

📌 知识性工作者的“切换力”更为重要 ⏱ 2024-04-27 08:53:20

📌 只需要在做事前记录并开启计时器,就能大幅度提高效率 ⏱ 2024-04-27 08:53:51

📌 第三,训练出界限感。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拖拖拉拉,弄东弄西,总也完不成;或者一发呆、一刷手机就好几个小时。通过开始计时和完成计时这两个动作,就能清晰地划分做事和发呆两种状态,练得熟了,你就会有更多时间更专注地去做事。 ⏱ 2024-04-27 08:55:26

📌 记录的意义,在于通过记录唤醒对所做事情的重视。记录花销,避免没必要的消费;记录饮食,避免过量的摄入;记录时间,提高自己做事的专注力和效率。 ⏱ 2024-04-27 08:57:16

把自己捋清楚

📌 在心理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记录开始的。这种由于自我观察所形成的行为改变,只有在你保持记录的时候才会起作用,一旦记录停止,其效果也会停止。所以,无论你想坚持什么,先要坚持打卡。 ⏱ 2024-04-27 09:02:25

📌 写日志并通过记录的过程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结构化让你的日志更有意义,碎片化则使你更容易坚持。 ⏱ 2024-04-27 09:06:53

📌 打卡、写日志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过去,更为根本的目的是了解自己。 ⏱ 2024-04-27 09:19:09

📌 你的打卡记录、碎片化日志则需要至少每周回顾,这会让你发现问题,不遗漏丝毫信息。 ⏱ 2024-04-27 09:20:05

逆“习”思维

📌 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 ⏱ 2024-04-27 09:25:13

📌 任何习惯都必须把它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开始,才能观察,才能打卡,才能坚持。所以,不要再谈高效工作,要谈把手机扣着放;不要再谈锻炼身体,要谈仰卧起坐;不要再谈读书学习,要谈记录与总结。 ⏱ 2024-04-27 09:26:48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 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个更为积极的行为去替代,比如你要坚持的是读书,而不是坚持不看手机,因为不看手机这事你根本坚持不住。 ⏱ 2024-04-27 09:32:57

📌 碎片化时代有一种病,我们姑且称它为“碎片痨”吧,症状是:易怒、易焦虑、常心不在焉、忙叨但不开心、信息多但智慧少。该病症属于精神失调的范畴,症状以情绪问题为主并相应诱发一系列身体疾病。 ⏱ 2024-04-27 09:34:26

📌 偶尔一次回到旧的行为习惯中并不意味着失败,它只是在提醒你还没练到家,习惯行为发生的概率则告诉了你现在的成绩如何。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在练习一种技能,无法接受失误导致的破罐破摔是你思维中埋藏的最大的炸弹。 ⏱ 2024-04-27 09:36:34

📌 诱惑摆在面前,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转移注意力 ⏱ 2024-04-27 09:37:37

📌 你必须为你希望坚持的事情确定下来时间。在确定了时间后,一系列问题都得以解决 ⏱ 2024-04-27 12:09:50

📌 很多时候,行为并不需要发生在一个严格的时间点,思考把习惯安排在什么时候,更好的方式是思考“时间段” ⏱ 2024-04-27 12:10:02

读书笔记

帮你告别无所事事的碎片清单

划线评论

📌 老做硬任务我们会头大,意志力会被消耗殆尽,别的什么都不想做了;老做小任务又会忙碌不堪,疲于应付。 ^15826765-7QKYFYNZ9 - 💭 任务分类 - ⏱ 2024-04-27 07:11:37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15826765-7QLiHPNTl ⏱ 2024-04-27 1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