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我的二本学生

  •  我的二本学生|200
  • 书名: 我的二本学生
  • 作者: 黄灯
  • 简介: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在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疑,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前途,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这是一本资料详实、观点深入的原创非虚构作品。
  • 出版时间: 2020-08-20 00:00:00
  • ISBN: 9787020161874
  • 分类: 文学-纪实文学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776329f07210329d776d8b0

高亮划线

序言 看见他们

📌 我想知道,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原生家庭,以及个人实际能力,在就业质量中所占的具体权重。如果其权重越来越被个人实际能力以外的因素左右,那么,对大学教育的审视,将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 ⏱ 2024-10-20 22:51:56

对照记

📌 二本院校的大学氛围,在极其强烈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像职业院校。 ⏱ 2024-10-21 12:52:46

📌 个体出路和家庭情况密不可分,学生的命运,某种程度上,甚至由原生家庭决定。 ⏱ 2024-10-21 12:54:54

📌 对二本高校而言,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分化,在入学前多半已完成,教育的实际功效,其边际效应早已递减。 ⏱ 2024-10-21 12:57:14

子然和芳坤

📌 越是和学生深入交流,越能感知其背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烙下的印痕,学生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制于家庭的溢出效应。 ⏱ 2024-10-22 12:40:19

历史的尘埃飘过课堂

📌 教师职业所面临的根本挑战:知识的传达,不再成为教师理所当然的优势,泛滥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争夺,成为教师面临的最大现实。 ⏱ 2024-10-22 13:45:51

📌 以我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所谓的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学生最大的差别,并非来自智商,而主要来自他们是否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思维的训练。这种综合的训练,和以前的应试思维完全不同 ⏱ 2024-10-22 13:48:01

“从未想过留广州”

📌 1516045班没有一个外来的孩子,理直气壮地和我说起要待在大城市,更没有一个孩子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工资,能够买得起一个安居之所,能够在流光溢彩的城市立下足。 ⏱ 2024-10-22 14:01:19

📌 在孩子们偶尔扮酷的表达中,我分明感受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对年轻人的挤压,飞涨的房价、贬值的文凭、日渐减少的工作机会,已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真实。 ⏱ 2024-10-22 14:02:03

潮汕女孩

📌 “我在想,是不是压抑太久,后面会释放出来,可是后面也没有释放,所有的压抑,其实全部都自己吞了”。 ⏱ 2024-10-23 12:36:09

📌 应试教育让人失去理想,因为应试,孩子从小的人生目标就是学习,学习的目标是考大学,而大学毕业就为了找一份工作,大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 2024-10-23 12:36:55

📌 我觉得很多人都很迷茫,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不喜欢这个东西,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喜欢这个工作,可是你要问他,你喜欢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 2024-10-23 12:37:34

📌 “我以后如果有了孩子,绝对不让我的孩子报班。”这是陈雪在一年的职业体验中,说得最为坚定的一句话。 ⏱ 2024-10-23 12:41:16

深漂二代

📌 无论转型期中国,城市化的步伐迈得如何矫健,其背后终究会渗透来自农业文明的人伦互助。 ⏱ 2024-10-23 13:28:17

📌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房地产对家庭财富的决定作用。 ⏱ 2024-10-23 13:31:06

📌 还有一点让我担忧的是,相比“深漂一代”的执念、粗粝和勇气,“深漂二代”显然更迷恋一份精致和稳定的职业,三个孩子,没有一个愿意做生意,没有一个愿意从事实业生产。 ⏱ 2024-10-23 13:32:06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